摩根大通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引发劳动力技能供需错配
解决技能缺口问题需要优化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 改革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认证体系,调整宏观政策
2016年11月3日,北京 —— 由摩根大通支持和发起,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完成并于今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的不断深化,劳动力技能供需错配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提升劳动力质量,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成长性行业的技能需求。
这份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在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下,高技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缺口以及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区域异质性等现象,指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国际化管理人才和战略设计人才的缺失;以及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劳动力技能错配问题。同时,这份报告也提出了政策建议,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一表示:“摩根大通根植中国已经95年,我们积极践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承诺,通过支持一系列慈善项目致力于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协助小企业发展、提升金融能力建设。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这份调研报告,充分证明了我们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优势,助力中国解决劳动力技能缺口问题的决心和承诺。”
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扩大
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其提供或制造的产品也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过渡,因此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技能劳动者数量目前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则占5%。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从低价产品加工出口转向包括IT服务、软件服务、会计服务、金融服务、市场和客户服务等领域在内的现代服务业,这些行业对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调研报告同时指出,不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异。东部地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大,但同时供给也较多;尽管西部地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如东部地区高,但由于供给少,供求矛盾也很突出。
对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在中国企业纷纷向海外拓展之际,国际化管理人才和战略设计人才尤为短缺。调研报告还发现,不同企业的人才竞争存在差异。相较于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内资企业在资本运作、互联网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人才短缺程度更高。中小企业较为缺乏战略设计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大中型企业在资本运作人才、互联网人才方面的短缺程度则相对较高。
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劳动力供给存在显著的人才层次矛盾,低学历未技能智能化;高学历却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应用需要。
分析显示,中国劳动人口中失业风险最高的三类群体是:16-29岁青年农民工、22-24岁大学毕业生和45-60岁中老年劳动力。因此,提高技能水平是减少上述群体失业风险、降低整体失业率的关键所在。
技能缺口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等多重转型压力下,技能缺口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该调研报告主要提出以下五方面政策建议: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教育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校企联合培养技术型高层次人才。
- 普及职业培训,通过国家财政补贴,扶助农民工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工提升技能。
- 逐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模式。
- 弘扬工匠精神,完善职业化教育体系,打通入学、求学、求职、发展等全链条,建设多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宏观层面,变总量控制型人口政策为服务型人口政策,从强调总量控制转为关注结构性的服务,从控制家庭与个人转变为支持家庭与个人。
该报告的编委会总结道:“我们希望这份报告的分析和政策建议能够唤起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技能缺口问题的关注,共同在正确的方向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关于摩根大通集团
摩根大通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JP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目前管理资产达2.5万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公司在投资银行、消费者和小型企业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服务、金融交易处理、资产管理等领域享有领先地位。作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成份股,摩根大通集团通过旗下摩根大通和大通品牌为美国数百万计的私人客户以及全球众多知名企业、机构及政府客户提供服务。关于摩根大通更多信息,请访问:www.jpmorganchase.com。